.jpeg)
春分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,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,又當春之半,故名為春分。有諺語說“吃了春分飯,一天長一線”就是指白天增長的意思。此時,大地回春,樹木發芽,桃紅柳綠,鳥語花香,是到郊外踏青的好時期。
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:「一候玄鳥至;二候雷乃發聲;三候始電。」便是說春分日後,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,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。
春分時節氣候變化大,氣溫不穩定,因此人極易於此時生病,要特別注意加強免疫力。另外,繁花盛開,對花粉過敏的人,也要注意過敏之發生。
由於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、寒暑,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,使內在的臟腑、氣血、精氣等生理運作,與外在的精力、體力和活動和諧一致,保持平衡。
至於身體的調理,《素問•骨空論》:「調其陰陽,不足則補,有余則瀉」。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、瀉實兩方面。如益氣、養血、滋陰、助陽、填精、生津為補虛;解表、清熱、利水、瀉下、祛寒、去風、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。中醫養生實踐證明,無論補或瀉,都應堅持調整陰陽,以平為期的原則進行飲食保健,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。
從立春節氣到清明節氣前後是草木生長萌芽期,人體血液也正處於旺盛時期,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,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,禁忌偏熱、偏寒、偏昇、偏降的飲食誤區,如在烹調寒性食物時,其原則必佐以姜、醋類溫性調料,以防止菜肴性寒偏涼,食後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;又如在食用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滋陰之品,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。
莊敬中醫診所 關心您的健康